【硬件折腾】GPD Win Max掌机折腾测试(上)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gpd win3关闭屏幕 【硬件折腾】GPD Win Max掌机折腾测试(上)

【硬件折腾】GPD Win Max掌机折腾测试(上)

2024-01-23 01:3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时光一去不复返,现在来到B站已经有四年了,在这四年间收获了很多东西,如今我也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学生,转变为了需要为生活奔波和经常加班的社畜。

由于现在工作比较忙,休息日也需要出去处理一些事,每周只能休息半天,节假日有时候也需要上班,平常有时候车多的时候需要加班,回到家都是躺在床上看看手机或者平板,台式机把Vega64出手以后就玩的也比较少了,但那个六代酷睿M的Win10平板对于我来说性能有点不够用,台式机把显卡卖掉以后找了张亮机卡过渡,2690 V3之前也是被我原价卖掉了,目前台式机也玩不了什么游戏,但是卖配件得到的钱还是想整点有意思的东西玩玩。

本来想搞个准系统笔记本的,但预算不是很足,后面折腾起来也要花很多钱,再加上我平常工作忙,现在也没有精力玩3A大作,还暂时不想买高性能的笔记本,说起GPD的话,以前我关注掌上电脑的时候就听说过了,Win Max在去年出的时候我也有点感兴趣,加上现在下班回家躺在床上想玩玩有些小游戏,有时候出去帮人家电脑搞维修,装系统和软件,调试设备啥的也需要带台轻薄的电脑,那个Win10平板带着还是不太方便,所以就搞了一台玩玩。

这台机器是我今年1月4000多收的二手,硬盘是1T版的,买来也是当玩具玩玩,买全新的感觉就没必要了,全新的价格还不如搞台高性能笔记本玩着舒服。

说实话现在入手这个的话也还是有点过时,价格也不是很合理,GPD的Win3马上也快出了,隔壁一号本前面也推出了十一代酷睿的掌机ONE-GX1 PRO,而且十一代酷睿相比十代酷睿的CPU主频有提升,核显升级到了Xe,核显的频率从1.05G提升到了1.3G,能玩的游戏也更多,而且还支持8K分辨率输出,不过也不管那么多了,显示器我只有个4K的,8K的现在还玩不起,我个人一般不用低压U的笔记本来处理复杂任务和玩比较吃配置的游戏,这些任务还是交给标压U的笔记本或者台式机来做吧。

把想说的都说完后,接下来就开始做折腾测试了。

因本人现在主要是忙于工作,硬件折腾的比较少,评测也很少看了,知识比较匮乏,测试也只是按我个人的方式,并不严谨和专业,无法和专业评测的相比,希望大家谅解,有什么说错的地方麻烦大家指出,谢谢。

包装部分

由于是二手机,机器在前面我也拿出来用着了,就没必要放回去做开箱了,但还是拍一下包装的图供大家参考。

打开盒子后左边那个是充电器和充电线,下边那个是说明书。

这台机器自带的充电器支持PD快充协议,支持100V到240V的电压输入,支持5V 3A(15W),9V 3A(27W),12V 3A(36W),15V 3A(45W),最高支持20V 3.25A,也就是65W的电压输出,可以为支持PD快充的移动设备充电,之前我拿这个充电器来给三年前买的小米8充电也是可以的。

接口、按键部分

首先是正面,右上角那三个指示灯分别是充电指示灯,静音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。

其中充电指示灯在充电过程中会亮红灯,充满后会亮绿灯。

静音指示灯的话,在机器开启静音模式(按下组合键Fn+F)可以关闭风扇,静音指示灯就会亮白灯闪烁。

运行指示灯以蓝灯指示,开机状态下常亮,待机状态下闪烁。

左侧这个是手柄模式和鼠标模式的切换开关。

右侧有一个TF卡槽,还有RJ45网线接口,分别用于插TF卡扩容和连接有线网络用。

我插了张128G的TF卡可以正常识别,不过这台1T版的机器感觉没必要用TF卡扩容了,TF卡的读写速度还是不如固态。

下方则有音频输出接口,可以用来外接耳机或者音响,那个小点则是麦克风口,可惜这台机器没有配备摄像头,如果有摄像头的话,就可以进行视频聊天了。

机身上方就是常用的接口,这台机器的接口还是比较丰富的,至少比我那台只有两个雷电3的Win10平板丰富,外接鼠标和键盘,或者插U盘,接个HDMI显示器就不需要扩展坞了。

图片从右边到左边的顺序来说分别是一个HDMI,两个USB3.0,以及两个Type-C接口,其中一个Type-C接口是支持雷电3协议的,也就是这台机器是可以连接外置显卡坞来外接显卡使用的,另一个Type-C虽然不支持雷电3,但也应该算是一个全功能的Type-C接口,之前我拿出去连接显示器和投影也是没问题的。

这两个Type-C接口我试了一下也都支持用于充电的,支持雷电3的那个的速率应该是40Gbps的,另外那个Type-C的速率应该是10Gbps的。

那些洞则是机器的出风口,另外两个Type-C中间那个小圆孔好像是复位键,也就是清除BIOS用的按钮,可以将BIOS还原为初始设置。

这台机器HDMI的协议应该是HDMI2.0的,支持4K 60Hz 8bit的色彩输出。

屏幕、按键、触摸板、手柄部分

机器打开后则是8英寸的屏幕,因光线问题和只是拿手机拍的原因,图拍的不好大家凑合看吧,屏幕的详细测试我后面会说。

下方则是手柄和键盘,中间那个是触摸板,手柄的选择键和开始键在左边,电源键在右边。

说实话玩PC游戏我不是很会用手柄玩,手柄我也就用来玩少数游戏的时候可能才会用吧,记得以前给台式机搞了个Xbox的手柄也是吃灰很久了,这些的使用体验我后面会详细说。

键盘的话因为受限于小机身,所以这个键盘还是显得比较紧凑,布局和一般的键盘来说也有一定差别,初次上手不习惯的话还是容易打错字,习惯的话就好。

另外这个机器的键盘是支持背光的,按Fn+F6即可开启,这个是不是方便晚上在被窝里玩,方便打字用的呢?

机器硬件配置,跑分测试部分

说完了这台机器的输入/输出接口,按键,屏幕了以后,也就该聊聊它的硬件配置了。

整体硬件配置先放一张娱乐大师的图和跑分(功耗墙设置在25W的模式下),然后我个人再对各个硬件做一些简单解析。

CPU篇

CPU是英特尔十代酷睿的i5 1035G7处理器,架构是Ice Lake架构,于19年第三季度发布,生产工艺10nm,核心和线程数为四核心八线程,它有着6M的三级缓存,主频1.2G,单核最大睿频可以到3.7G,全核满载最大睿频为3.3G。

这颗CPU现在来看也算是两年前发布的产品了,性能嘛也说不上有多好,不过还是比超低压的酷睿M和凌动强很多的,另外我愿意买这台机器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CPU总算是用上了10nm的工艺,Intel这几年一直在打磨14nm使得我对它的新平台基本没什么购买欲望,我那台Win10平板六代的酷睿M就是14nm的,包括我台式机玩了好几年的X99,那套平台上个五代U也还不是可以用上14nm嘛。

而且这个CPU可以支持AVX512指令集,虽然目前也没有多少应用可以支持,而且用到这个指令集的话也会给CPU带来更高的功耗,对于这种低压U来说意义也不大,但有总比没有好吧。

另外这个CPU的TDP,也就是功耗墙的限制,是可以配置的,它的默认TDP为15W,最高可以配置到25W,最低可以配置到12W。

这里我也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TDP的限制。

TDP是Thermal Design Power的简称,简单来说就是以瓦特为单位的热设计功耗,表示CPU所有活动核心在英特尔定义的工作负载下,以基本频率运行时消耗的平均功率。

拿i5 1035G7这款CPU来举例的话,它的标准TDP设计为15W,最大可以配置为25W,最小可以配置为12W,这样厂商便可以针对散热的设计和续航时间的考虑,来对这颗CPU进行12W到25W之间的TDP配置。

另外超低压款的i5 10210Y的标准TDP设计为7W,最大TDP可以配置到9W,最小可以配置到5.5W。

如果厂商把i5 1035G7的TDP配置到最高25W,那么这颗TDP配置为25W的i5 1035G7的实际性能表现就已经超过了TDP配置为15W的i7 1065G7,相比那颗TDP配置仅为15W的1065G7来说,它可以更长时间的保持在高频率的状态下运行,但散热同样也是需要跟上的,否则因为温度墙限制的原因,也同样会降频的。

如果把i5 1035G7的TDP配置到最低12W的话,那么这颗TDP配置为12W的1035G7相比配置为最高9W的i5 10210Y就差不了多少了,此时在较低功耗墙的限制下,它实际上并不能强于10210Y多少,甚至在有些场景下还可能会被10210Y反超。

所以即便是同一款CPU,它的功耗墙限制不同的情况下,也会带来巨大的性能反差。

更高的TDP配置可以提升CPU的基础频率,可以让CPU更长时间运行在睿频加速的最高频率上,以增加了功耗和耗电换取了更高的性能,更低的TDP配置则是反过来,降低CPU的基础频率和峰值睿频,以降低功耗来换取更低的发热量和更长的续航时间。

总之TDP配置的不同,除了会带来性能上的差别以外,也决定了CPU对散热的需求,TDP设计越低的处理器性能也就会越低,例如2W的凌动处理器无疑要落后于4.5W的酷睿M,4.5W的超低压版酷睿M无疑要落后于15W的低压CPU和45W的标压CPU。

而GPD Win Max这款机器为这颗CPU设置了15W,20W,25W三档的功耗墙,可以在BIOS里调整,后面的性能测试我都是以25W的功耗墙模式来测试的,这里大家注意一下。

我们对功耗墙的限制和TDP的概念有一个大致了解后,就知道怎么设置了,这台机器在外出使用电池,仅仅只是玩玩不吃配置的小游戏,对散热噪音较为敏感的话,可以将功耗墙设置为15W,再开启静音模式,而对性能要求较高,对散热噪音不敏感,又经常插电使用的话,则可以将功耗墙设置为20W或者25W,这样CPU长时间高负载运行可以保持更高的主频。

另外BIOS里有设置TDP锁定的选项,选择启用后CPU的功耗墙应该会锁定在设置的这个值,我设置25W的功耗墙也是把这个打开的,这样可以让这颗CPU更好的释放出性能。

那么来测试一下这颗CPU的跑分吧,首先是CPU-Z的跑分。

可以看出这颗CPU虽然是低压U,但设置在25W的功耗墙的情况下,跑分已经很接近四代桌面级的i7 4790k了。

然后是国际象棋的跑分,感觉我买这玩意不是一个合格的垃圾佬。

CINEBENCH R23的跑分,这个我是在微软商店下载的最新版,目前已经更新到R23了,这个版本跑分有点耗时,测试CPU全核性能和单核性能每个都要花费10分钟,两样都跑下来还是花了20分钟的。

CPU核显篇

说完了CPU部分以后,就来说说这款CPU的核显部分了,虽然玩高性能独显的一般大多也不会怎么关注Intel核显,不过Intel核显强一点也没坏处,那样轻薄本和二合一平板能玩的游戏可以更多一些,这款机器因为采用的是核显,核显的性能也决定着它能玩些什么游戏,所以这款机器的核显究竟怎么样也是值得探究一下的。

Ice Lake GT2核显就是我们常说的Iris Plus核显,Iris Plus核显架构升级到了Generation 11.0,因为这款CPU的后缀是G7的,所以采用的是Iris Plus G7核显。

另外十代U的核显除了有G7系列以外,还有G4系列,以及UHD Graphics G1系列,其中它们的区别就是执行单元数量的区别了,G7系列的核显有64个执行单元,G4系列是48个执行单元,G1好像是32个执行单元来着,例如i5 1035除了有G7版还有G4版,虽然它们的大体参数看上去没啥区别,但核显部分就少了16个执行单元了,因此在购买这些型号的CPU的轻薄本一定要注意区分,避免以同样的价格买到“残次品”的核显。

这颗CPU虽然是i5的,可能有人想核显应该会和i7的有很大差别,其实这点不用担心,十代U的i5 1035G7和i7 1065G7的核显规格上都是一样的,只是1065G7的核显频率比1035G7的核显频率高50Mhz而已。

不过十一代酷睿i5和i7的核显就有执行单元的差别了,虽然后缀都是G7,但就不会像十代那样只是一点点核显频率的差别了,会根据不同的定位来进行删减,例如i5的核显的执行单元好像只有80EU,i7才会给96EU,i3只会给48EU,我刚开始还以为十一代酷睿只要选G7后缀的就不用担心会买到残次品的核显了,仔细查资料才发现牙膏厂果然套路深啊……

回归原题再来说说Iris Plus G7系列的核显吧,它的核显频率为300Mhz,Boost频率为1050MHz,与CPU一样存在着功耗墙限制,也就是说TDP如果限制在15W的情况下,CPU和核显的功耗加起来如果超过15W,就会发生互相抢占功耗的情况,换句话来说CPU超过功耗墙的限制后,核显会降频,核显超过功耗墙的限制后,CPU也会降频。

它有64个执行单元,I卡的一个执行单元大概相当于A卡或者N卡的8个流处理器,算下来它应该有512个流处理器,32个纹理单元,8个光栅单元,在1050MHz的情况下,峰值像素填充率可以达到8.4GPixel/s,峰值纹理填充率可以达到33.60GTexel/s。

GPU-Z那里纹理填充率应该算错了,可能是纹理单元和流处理器识别错误的原因,那是64个执行单元,不是64个流处理器,这个核显的纹理单元应该是32个才对,不是16个。

图形API方面,DirectX它可以支持DX12.1,符合Shader Model 6.4的标准,OpenGL支持最新的4.6,包括OpenGL的继任者Vulkan应该也是可以支持1.2的。

说起图形API的支持方面,Intel从第六代CPU的Gen9核显开始就可以支持DX12.1了,这几代英特尔核显看上去除了性能有小幅度提升以外,其他也没什么进步,不过Iris Plus核显在DX12的虚拟寻址,还有其他图形特性上的支持方面还是有进步的。

例如它的资源虚拟寻址提高到了44位,和我那个Win10平板六代U的HD515核显比较的话,虽然我记得它的进程虚拟寻址也可以支持48位,但是资源虚拟寻址只支持38位,还有好多DX12的复杂特性都不支持,例如Native 16bit Shader Ops,这个相比那个支持的特性也更多,毕竟也相隔了四代,牙膏厂就算CPU提升不大,核显还是没有提升的话就不像话了,由于我没有搞过有关DirectX这方面的开发,那些不懂的我就没必要不懂装懂了,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大佬可以研究一下。

另外十代U的Iris Plus核显也可以支持DX12第一级别的可变速率着色了,目前VRS分为两个等级,第一级别的VRS可以让游戏开发者对单个图形指定特定的着色率,第二级别的VRS可以让开发者对游戏中每个图形的不同区域指定不同的着色率。

虽然Iris Plus核显可以支持第一级别的VRS了,但对其他DX12.2的特性还是不支持,例如网格着色器和采样器反馈,而且DX12 Ultimate的标准其中也需要GPU支持第二级别以上的可变速率着色,不知道十一代U的Xe核显能不能支持第二级别的VRS和另外两项技术,至于光线追踪嘛,我个人感觉以现在Intel核显的性能,就算可以支持意义也不大吧。。。

这个核显的专用GPU内存是128M,共享GPU内存是8G,换句话来说就是核显专门占用了128M的内存做为显存,使用了8G内存做为共享内存,只是应对这个800P的屏幕的话,应该不用担心爆显存的问题。

跑分的话我用3DMark跑了一下Fire Strike Extreme和Time Spy的测试,这两种模式分别代表DX11和DX12游戏性能的测试。

跑完这两个测试居然还解锁了两个Steam成就,233。

另外Iris Plus核显现在确实可以运行3DMark的VRS feature测试了,不过只能运行第一级的测试,第二级别的VRS目前还是要N卡Turing以上的架构或者A卡的RDNA2架构才能支持。

那么就来运行第一级VRS的测试看看,可以看出VRS对帧数提升还是很明显的,关闭VRS的情况下帧数只有110帧左右,开启VRS后帧数可以跑到160帧左右,提升约有42%,不过这个对画质我感觉肯定还是有略微影响的,实际游戏中是否会影响游戏体验的话,那个就要看开发者的优化以及个人感觉了。

内存篇

虽然这个机器的内存是板载的,也就是焊在主板上不可升级的,也没有啥好说的。

但因为内存频率的不同,带来的内存带宽也就不同,内存带宽则是处理器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的速度,这个机器使用的也是核显,内存带宽也会限制CPU和核显的性能,尤其是对核显的性能影响较大,所以还是来看看它的频率到底是多少。

因为是板载内存,所以AIDA64和CPU-Z没有读取出内存SPD的具体信息,CPU-Z的内存这一栏可以看出内存频率为1064Mhz(不是固定的,有时候是会有变动的),算他1066Mhz的话,等效频率不是2133Mhz嘛?

AIDA64里读出来的也不准,那就在任务管理器里看看吧,在任务管理器里可以看到内存频率是3200Mhz的,不是有宣传说它使用的是3733Mhz的内存吗?

不过从GPU-Z里读出来它的显存频率是1800Mhz的,等效频率3600Mhz的话,还是达不到之前听说宣传的3733Mhz嘛。

所以我还是跑了一下AIDA64的内存与缓存测试,是骡子是马,牵出来溜溜就知道嘛。

跑分下来看这个成绩应该算是接近DDR4 3200双通道的水平,3200x128/8000=51.2G,这台机器因为使用的是低功耗版的LPDDR4内存,加上时序比较高的原因,所以有点误差也可以理解,这台机器的内存性能应该还是有DDR4 3200双通道水平的,不过我的测试可能也不准,可能是其他方面(像BIOS设置或者其他原因?)限制了内存性能的发挥?

硬盘篇

现在一台电脑的硬盘同样也是很重要的,因为它对开机速度,程序或者游戏的加载速度会有一定影响,这台机器我买的是1T版的,那就来测测这台机器的固态怎么样吧。

这台机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二手的原因,我就不清楚到我手上之前是不是被更换过固态,原装固态我记得应该是BIWIN的,也就是佰维这个牌子,而这个的固态LS的我也不清楚是什么牌子,具体是什么颗粒也不知道,好点的话用TLC颗粒,差点的应该是QLC颗粒,不过是QLC的概率应该很大了。

也有可能1T版的固态和512G版牌子会有不一样?我还是来测试一下看看吧。

附上AS SSD Benchmark和CrystalDiskMark的跑分,因为C盘只分了100G,拿那100G的分区测试还是有点不公平,所以我选择分了800多G的D盘来测试,测试读写数据的大小也是以1G来测试的,太大的话估计TLC或者QLC的固态掉速就比较严重了。

这个速度对于PCIE 3.0 x4的固态算是中规中矩的水平,不过这台机器的硬盘是可以更换的,对硬盘速度和寿命有更高需求的话,可以拆开更换。

另外在硬盘跑分的时候我又回去看了一眼鲁大师,看出这个固态的具体型号是LS 1TB N600,查了一下是方正的牌子,颗粒是TLC的,有300TBW的寿命,方正我还是听说过的,以前我有个方正的1080P显示器还是用了两年的,后面换4K显示器以后就卖给其他人了。

屏幕篇

对于我个人来说,电子产品的显示器,或者说屏幕也是很重要的,毕竟是要用眼睛看的,印象最深的是17年那会我捡垃圾收过一台杂牌显示器,那个的色彩就不是很好,用了几天下来感觉眼睛很不舒服,就重新收了一台,在18年年底那会更是想追求更上一层楼的体验,花了两千多买了台4K 31.5寸的4K显示器,之前收那台戴尔的Win10平板也是因为它采用的是4K屏,色域方面也不错,所以才买的。

这台掌机的屏幕则是8英寸的,1280x800的分辨率,显示比例是16:10的,支持10点触控,像素密度约为189PPI,支持以下视频模式,缩放与布局支持100%到125%。

色域方面这块屏幕的NTSC色域接近70%,sRGB色域接近100%,因为我目前也没有显示器有关的评测经验,所以只是用简单的工具检测了一下。

说实话对于我个人来说吧,可能是高分辨率的大屏用习惯了,那两个设备的屏幕色域也要比这台掌机的更好,所以初次上手从我个人主观感觉上的话,这个掌机的屏幕色彩是不如我另外两个设备的。

还有就是屏幕太小的问题,可能是我台式机31.5寸的屏用了快三年了,这台掌机的8寸屏我感觉还是挺小,有时候不太习惯,这样的话,Win2和Win3只有5.5到6寸的屏应该也都不适合我个人了。

不过它也只是个玩具掌机,屏幕只要不辣眼睛,打游戏能看的清楚就可以嘛,我也不拿它来修图和编辑视频什么的,就算要做这些的话,也要外接显示器来做吧。

网卡篇

这台机器采用的是Intel的AX200网卡,支持Wi-Fi 6标准,因为我还没买Wi-Fi 6的路由器,所以也不好来测试这个网卡的网速如何。

不过还是可以来点有意思的,就是把这个AX200魔改成Killer AX1650,并安装上杀手的驱动,我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成功。

于是我从杀手的驱动里把安装信息INF提取了出来,先将INF里AX1650的硬件ID改成AX200的硬件ID,然后禁用驱动程序强制签名后再安装它们,注册表编辑器里也把AX200的硬件ID改成AX1650的,似乎是可以的,折腾一番后驱动和控制台的软件都安装上了,不知道有没有折腾成功,有可能这俩玩意就是一个东西吧,应该就是驱动,还有管理软件上的差别了。

声卡则是瑞昱的ALC269,没啥好说的,也就能听个响就是了。

那么关于这台机器硬件配置的方面就介绍到这里,由于受限于篇幅的限制,B站专栏也有插入的图片不得多于100张的限制,故分为上篇和下篇,下篇专栏将会来讲讲这台机器的实际使用体验,以及我玩的少部分游戏测试。

另外还有什么想让我测试的大家也可以在评论提出,只要我能测的,就尽量测一下,感谢大家的支持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